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道 外媒稱,在10月31日閉幕的南極洲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CCAMLR)會議上,中國和俄羅斯“阻撓”了建立南極海洋保護區的計劃。
  據埃菲社悉尼10月31日報道,南極海洋聯盟指出,這已是該委員會連續第四次未能就這一問題達成共識。
  皮尤慈善基金會及南極和南大洋聯盟的顧問魯道夫·沃納表示,就在CCAMLR大多數成員支持建立南極海洋保護區的同時,中國和俄羅斯卻再次導致所有努力化為泡影。
  沃納還說,最近4年來,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法國和歐盟為了建立保護區付出了努力,同時也得到了韓國和挪威等漁業國家的支持。
  綠色和平組織的理查德·佩奇表示,政治利益凌駕於海洋保護的努力之上。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稱,中國正在全世界擴張漁業利益,現已成為一個南極大國,把眼光放在了南極豐富的漁業資源上。
  俄羅斯北極和南極研究所主任弗拉基米爾·盧金最近表示,任何海洋保護區都不應把漁場完全包括進去。
  歐盟、美國、阿根廷、巴西、智利和烏拉圭等25個代表團的大約240名海洋科學家、資源機構專家和政府負責人參加了10月20日至31日舉行的CCAMLR會議。
  美國和新西蘭提出在羅斯海建立一個面積約為130萬平方公里的保護區,與此同時歐盟、澳大利亞和法國提出在南極東部海域建立面積為100萬平方公里的保護區,但是相關的討論均以失敗告終。
  在南極附近海域中生活著超過1萬個特有物種。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企鵝都生活在南極。此外,南極還生活著大量鯨魚、海鳥、大王魷和鱈魚,其中鱈魚是在南極作業的漁業公司的主要捕撈對象。
  據美聯社11月1日報道,一些環保組織11月1日表示,俄羅斯和中國“阻撓”了一個在南極洲海岸外的大片海洋中建立世界最大海洋保護區的計劃。
  環保組織南極海洋聯盟代表數個環保組織表示,俄羅斯和中國“阻撓”了這項計劃,而且這個結果讓人對南極洲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CCAMLR)成員履行環保承諾的能力提出了疑問。
  南極和南大洋聯盟的負責人馬克·愛潑斯坦在一份聲明中說:“雖然CCAMLR的大部分成員都積極準備在南極海域建立重要的海洋保護機制,但中國和俄羅斯卻再次“阻撓”了協商出一個成功結果的所有努力,這太糟了。”皮尤慈善基金會南大洋保護項目主任安德烈婭·卡瓦納本周說,現在或許是考慮一些新辦法的時候了,諸如讓消費者或國家拒絕購買從計劃中的保護區域捕撈的魚。
  她說:“這已經是該計劃第四次沒有獲得通過,這令人崩潰。”
  美國代表團負責人埃文·布盧姆說:“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非常令人失望。”
  
  【延伸閱讀】美媒:南極海平面上升速度超過全球
  參考消息網9月2日報道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8月31日發表題為《南極海平面上升速度超過全球》的文章稱,對19年來收集的衛星數據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冰川融化產生的淡水導致南極洲附近海平面上升,且上升幅度比6釐米的全球平均水平高出2釐米還多。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科研人員研究了南極洲附近一塊區域的衛星掃描圖後發現,海平面上升速度很快,該地區的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里。
  南極大冰原的融化和漂浮冰架的變薄,使周邊海洋增加約3500億噸淡水。這導致周邊海水鹽度降低,在船上對該片水域開展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
  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克雷格·賴伊說:“淡水密度小於鹹水,所以,我們猜想,在淡水過多積聚的地方,海平面就會上升。”此篇論文發表在英國《自然-地學》雜誌上。
  除衛星觀測外,研究人員還通過計算機模擬的方式考察冰川融化對南冰洋產生了什麼影響。模擬結果與衛星資料顯示的真實情況非常相似。
  賴伊說:“計算機模型支持了我們的理論,即通過衛星圖像看到的海平面上升幾乎完全由大冰原及周邊冰架融化產生的淡水所導致。”
  他說:“空氣、海洋和冰在這些地區的互動對南極大冰原和全球海平面的穩定起到核心作用,同時對其他環境過程也至關重要,比如南極底層水的生成,這些水對全球大面積海底的冷卻和通風發揮著作用。”
  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和英國南極考察處的研究人員密切參與了這項研究。
  (2014-09-02 10:13:00)
  
  【延伸閱讀】研究稱氣候變化已影響南極海狗生存
  新華網倫敦7月23日電(記者劉石磊)英國新一期《自然》雜誌刊登報告說,長期跟蹤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已經切實影響到南極海狗的生存,後果包括海狗總體數量下降、新生海狗體積變小、生育期推遲乃至基因改變等。
  英國自然環境研究委員會和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通過英國設在南極地區的監測站對南極海狗進行了長期監測,包括它們的總數量、健康狀況和生活習性等。結果發現,在過去30餘年中,雌性海狗的生育年齡平均推遲了近2年,新生海狗的平均體重也大幅下降。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變化與南極海狗的主要食物磷蝦數量下降有關。隨著氣候變暖,生活在海冰區域的磷蝦逐漸減少。在磷蝦數量格外少的年份,南極地區的海狗和企鵝等動物的幼崽餓死數量明顯增多。
  此外,研究還發現,南極海狗尤其是雌性海狗的基因在過去30年中發生了改變。研究人員認為,這說明生存環境的大幅改變加速了南極海狗的自然選擇過程,迫使它們每一代都要作出調整以適應這種改變。
  (2014-07-24 10:00:00)
  
  【延伸閱讀】德媒:南極冰川融化讓地球“長包”(圖)
  
  正在融化的南極洲西部的思韋茨冰川。
  參考消息網5月16日報道 氣候研究者早已對南極洲冰川融化將帶來的嚴重後果發出警告。但他們未曾考慮到的是,南極冰雪消融使地球出現隆起,甚至改變了地球自轉。
  據德國《明鏡》周刊網站5月14日報道,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格雷絲·尼爾德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專業刊物《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上發表文章稱,地殼正在以每年至少15毫米的速度隆起。分散在南極洲西部尖角沿岸的七處全球定位系統(GPS)的站點監測數據表明瞭這一點。
  一大片地區似乎受到隆起影響:猶如一根手指伸向南美洲的南極半島。研究人員認為,在遠離這些監測站、冰雪大規模消融的地區,地殼的隆起幅度或許更大。
  其中一個原因似乎很容易找到:擺脫冰雪負重的陸地像被拿掉砝碼的天平一樣拔高。
  但還有一個原因導致了南極洲的猛烈隆起——地下在沸騰。在地表以下大約60公里深處,上千攝氏度的岩漿在沸騰,岩石圈猶如大洋中的冰山一樣漂浮在其表層。一旦漂浮物的重量減輕,它就會像水中的軟木塞一樣上浮。
  這就是正在南極洲發生的情況:冰雪消融導致地殼隆起——速度明顯快於預期。
  研究人員說,地球內部粘稠的岩漿出人意料地猛烈上涌,抬高了岩石圈。“冰川融化一直影響到數百公里深的地下,令人著迷,”報告的共同作者、紐卡斯爾大學的彼得·克拉克說。
  南極洲的隆起對整個地球產生影響。“地球的自轉速度因冰雪消融和地球內部的大規模運動而輕微減慢,”亥姆霍茲波茨坦研究中心的地球物理學家伯恩哈德·施泰因貝格爾說。因此,每天的時間將變長一點點。原因是“花樣滑冰效應”,即像花滑運動員在旋轉時伸展手臂,地球在有凸起後旋轉的速度會放慢。
  (2014-05-16 10:34:56)
  
  【延伸閱讀】專家稱南極冰原迅速消融 海平面或會顯著上升
  南極的6個冰原正在迅速消融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中新網5月13日電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近日有科學家表示,南極六個冰川目前正在迅速消融,若此後仍繼續融化,未來幾個世紀全球範圍內的海平面將因此顯著上升。
  根據幾十年來的衛星數據和飛機觀測,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噴氣動力實驗室以及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兩組研究人員通過計算得出結論,這些日漸退化的冰川可能已達到了不可逆轉的臨界點。
  冰原是廣闊的大陸冰蓋的一部分,冰蓋通常有幾英里厚,由冰川匯聚而成。上述冰川融化每年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已經與整個格陵蘭冰原帶來的同類影響相當。研究人員在NASA12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總體來看,這些南極沿海冰川融化成的水可使海平面上升4英尺(約合1.22米)。
  牽頭該研究項目的NASA冰河學家裡格·諾特(Eric Rignot)表示,這個地區的冰川將在未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持續融化,無法阻擋,而且未來這些冰川的融化速度很可能會加快而不是放緩。而冰川的迅速消融是由總體氣候變化造成的,包括地區溫度上升、洋流以及風向改變等因素。
  整個南極數百萬立方英里的極地冰中蘊藏著地球上約60%的淡水。研究極地冰的專家擔心,冰川的消融將影響廣闊的西南極冰蓋的穩定性,該地區冰層中的水容量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10英尺(合3米)左右。
  此前,極地專家一直相信這些沿海冰川被牢牢固定在海床之上,穩定住了西南極冰蓋。但是隨著近幾年海水變暖導致冰架底部消融,使得冰川脫離海床飄浮,融化速度加快。
  諾特和他的同事們依靠歐洲遙感衛星在1992年至2011年拍攝到的雷達圖像追蹤冰川。據研究人員報告,松島冰川自2005年以來已經向內陸退縮了19英里(合31公里),史密斯冰川和科勒冰川退縮了21英里(合32公里)。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冰河學家阿南丹克裡希南(Sridhar Anandakrishnan)說,西南極洲的情況尤為嚴重。他表示,冰川移動速度正在加快,導致流入海洋的水量增加。阿南丹克裡希南對冰蓋進行研究,但未參與里格諾特的研究項目。
  還有科學家指出,這造成了整個南極洲的不穩定。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周一發佈了一項獨立電腦研究報告,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沿海冰川融化可能已經引起西南極冰蓋的緩慢坍塌。根據他們的計算,整個冰蓋坍塌可能要花200年到900年的時間。而相關研究報告將刊登在本周的《科學》雜誌上。
  (2014-05-13 15:07:00)
  
  【延伸閱讀】美媒:氣候變化迫使南極帝企鵝改變生存方式
  
  資料圖片:2012年4月5日,在南美洲一個島嶼的海灘上,幾隻帝企鵝在嬉戲。新華社發(馬丁·薩巴拉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參考消息網1月10日報道 外媒稱,南極洲帝企鵝正在展現適應不穩定氣候的驚人能力。
  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1月9日報道,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空中測量和衛星圖像發現四個帝企鵝繁育種群從漂浮在海面上的海冰上遷移到了冰架(從南極洲的內陸延伸到海濱的厚厚的冰川)頂部。
  報道稱,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因為冰架高出海平面可達300英尺,而帝企鵝在陸地上相當笨拙。它們是怎麼上去的?研究發現,其中兩個帝企鵝繁育種群通過較緩的冰溝,行走數英里攀上了冰架,到達了最終的繁育地。這表明另外兩個帝企鵝繁育種群也找到對它們有利的冰溪或斜坡爬到了更高的冰川上。
  通過5年的觀察,一群被命名為“沙克爾頓冰架種群”的企鵝顯示了讓研究人員吃驚的適應能力。這個繁育種群大約有6470對企鵝,它們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3月份都在穩定的海冰上產卵和養育幼雛。不過2011和2012年,這塊海冰到了4月初至中旬才形成。那些企鵝沒有去尋找另外的海冰,而是又向東行走大約3公里,找到了坡度平緩的冰溪,沿著冰溪攀上了110英尺高的冰架。
  研究人員寫道:“這些鳥兒對那個海冰忠貞不渝,當4月份海冰變得不適合產卵時,它們寧願改變繁育平臺,也不改變繁育地點。”沙克爾頓冰架在南極洲東海岸,綿延大約248英里;它屬於帝企鵝生存範圍的最北段。
  報道稱,長期以來,帝企鵝以“專性海冰”物種而聞名:一種習慣於在海面冰層上繁殖的動物。科學家們和環保人士擔心,到本世紀中期,氣候變化將破壞南極洲沿海海冰模式的穩定,這種破壞之大,足以導致帝企鵝數量減少一半。因此這個新發現的帝企鵝攀上高高的冰崖上併在上面安家產卵——或者用科學家的話說“改變繁殖平臺”——的能力,讓希望喜冷動物能夠在全球變暖中生存下來的人們感到欣喜。
  但是這並不能解決帝企鵝面臨的所有挑戰。對於撫育幼雛來說,冰架上的環境比海冰上更惡劣。而且,由於海冰變化影響帝企鵝所以來的食物網,上下冰架可能會耗盡企鵝長期生存所需的能量。即使龐大的冰架面對人類推動的全球變暖也很脆弱。
  不過,研究人員認為,帝企鵝這種前所未知的驚人行為表明其他物種,為了生存,為了適應越來越暖的地球,也許也能做出令人意料不到或未為人知的行為。 (編譯/劉宗亞)
  (2014-01-10 17:26:42)  (原標題:中俄反對建南極海洋保護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x89vxzy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